免费风楼阁信息_同城附近200元,400元4个小时快餐电话,全国空降网页版

何以中国丨石上鹿鸣:阿尔泰山的生命图腾与千年祈愿

2025年07月20日 10:00    来源:天山网
分享

  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《诗经》中这句传唱千年的佳句,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华儿女对清平治世的祈盼。

  在阿尔泰山苍茫的群峰之间,古老的“鹿石”在此静默矗立了2千多年,这些石碑表面粗糙质朴,却镌刻着两千年前游牧民族最深邃的精神世界。

  鹿石是刻有鹿纹图案的一种石雕,曾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。它出现于青铜时代,流行于铁器时代。

陈列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的什巴尔库勒鹿石(右)。阿勒泰地区博物馆供图

  阿勒泰地区博物馆珍藏的“什巴尔库勒鹿石”,以其300厘米的身高俯视着现代来客,石碑正面上方那个神秘的圆圈纹,犹如一轮凝固的太阳,永恒地照耀着下方五头姿态奇特的鹿——看起来像是鸟与鹿的融合,有鸟的长喙和鹿的犄角。它们头朝上一只贴着一只向圆圈飞奔,嘴微张,仿佛正在发出穿越时空的鸣叫。其中一头傲然站立,头颅微垂,似在沉思;其余四头则昂首向天,四蹄腾空。线条很简单,表现力却很强。

  这些鹿纹图案的大量出现,说明早在先秦时期,鹿已经是当地先民崇拜的生灵之一,鹿石,极可能扮演着沟通天、地、人三界的媒介。

  据统计,阿勒泰地区有71通鹿石,占新疆总数的七成以上,这个惊人的数字暗示着这里或许曾是某个强大部落联盟的信仰中心。在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春秋时期,草原先民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、对祖先的追思、对生命的理解,都凝结在这些石碑上。

  在阿尔泰山脉广袤的土地上,类似的鹿纹图案不仅出现在石碑上,更在石窟彩绘、岩画中反复出现,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的图腾脉络。这些图案并非单纯的装饰,而是古人思念亲朋好友的一种具象化物件,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并祈求风调雨顺、人丁兴旺、家宅安宁。

  当现代人凝视“什巴尔库勒鹿石”上那些飞腾的鹿时,或许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——正如文章所言,尽管表达方式各异,但人类对平安幸福的向往,古今如一。

监制:丁涛

统筹:冯婷、喻鹏涛

策划:葛惠芹、廖映月

编辑、制图:赵静

出品:新疆日报社(集团)

指导单位: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

协作单位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

支持单位: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